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崆峒“突围”——崆峒区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2018-07-13 信息来源:区委宣传部 朱元军

崆峒“突围”

——崆峒区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朱元军          

  当历史的巨轮驶进2018年新纪元,号角再起,征程又铺。回首过往,我们深刻铭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崆峒区也和全国一道扬帆起航。四十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崆峒儿女的使命与荣光,四十年的沧桑巨变,诠释了崆峒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传奇与梦想。 

  加快开放步伐,全面步入转型升级发展新阶段 

  崆峒区地处陇上旱码头,要想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就得做好“开放”这篇文章。 

  路通则畅,畅则人聚,聚则业兴。对外开放合作,必须沿“路”而行。1989年崆峒区境内共有县乡公路304.38公里。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31公里,砂砾路面42.5公里,其余230.88公里均为土路面,晴通雨阻道路总长度达243.88公里。近年来,该区把道路建设作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措施,举全区之力,先后建成国道166公里,省道59公里,县道128公里,乡道200.36公里,专用路14.27公里,村道1053.183公里,建成了双麻路、平华路至马安路等农村道路通畅工程,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72公里。 

  只有抓住关键时机,经济方能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该区始终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大格局下去思考和谋划,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2017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38.23亿元,是1978年1.68亿元的82.28倍,全区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49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8.24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8亿元,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7.8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80.56亿元,全区家用汽车和手机保有量分别达到7.1万辆、66.2万部,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3:57:20调整到2017年的15.1:15.9:69。全面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华崆峒养生地、崆峒山大景区、崆峒旅游示范镇建设,全区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8.5%和21%。发展小额贷款公司21家、担保机构16家、金融便民服务网点312个。组建了宏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公司、惠农投资发展公司等承贷平台,主动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实现融资59.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79.6亿元和217.6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84.2%和101.5%。 

  多种经济竞相发展,多点多极格局正在形成。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及市场准入政策的进一步放宽,该区经济多元化发展、多种经济活力和增长动力不断提高。1978年,曾以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崆峒区,到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48%。“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非公市场主体15935户,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59.9亿元,占到生产总值的53.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5%,吸引了更多客商加入到了“崆峒朋友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该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大力实施项目统领、工业强基、产业富民、文旅融合“四大战略”,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崆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区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61项,落实到位资金331.5亿元,分别是前五年的2.8倍和3.7倍。简政放权、商事制度、财税金融、城市管理等领域改革走在了全市前列,水务、环卫PPP投融资模式在全市树立了样板,走出了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新路径。借助世界养生大会、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健身名山登山赛等节会平台,持续扩大对外宣传,崆峒山大景区和乡村旅游建设迅速推进,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辖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涌动,陇东旱码头雄风劲起。 

  向发展要活力,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中心城区这几年的变化真大,一年一个样,绿地、公园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越来越多,园林绿化多姿多彩,楼房高了,天也蓝了,水也清了,空气也清新了……”在北京工作的崆峒人张,每年都自驾车回崆峒探亲,她用手机拍下崆峒一幅幅美景发上微信朋友圈,一传十,十传百,得到点赞好评的同时,也点燃了许多人想来崆峒走一走、看一看的热情。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崆峒区历届领导班子加快城市建设的“接力棒”从未间断。1978年的平凉城区街道狭窄,面貌陈旧;1993年,平凉城区第一次旧城改造,实施了以整修宝塔路、312过境公路改道、解放北路等4条道路的“两通两达”等工程和十大市场、十大建筑。进入新世纪,中心城区建成了“六纵十二横”城市道路框架,以后每年都以数以亿计的投资体量加速推进,城乡建设拼出了“崆峒速度”。目前,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上升7.7个百分点,达到60.2%。 

  “现在不种地了,家庭年收入反而增加,主要来自土地租金和外出务工收入。”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尝到了甜头、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回首农村改革往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吹响改革号角,乡镇企业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农民进城务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2012年以来,崆峒区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等,既挖掘农村潜力,又留住传统乡愁。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原先从电视上看到好生活,如今自己就过着。”在外务工多年的大寨乡柳沟村村民兰金海告诉记者,他已经几年没回家了,这次回来,决定留在家乡,在家门口的海寨沟景区附近开个农家乐,好好拼一把。不仅仅是海寨沟景区,近日,记者走进花所乡寺沟村看到,青砖灰瓦的民居,整齐干净的村间小路,排列整齐的行道树,院内房屋别具一格,随微风徐徐吹来,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风光如画的村里,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或品农家饭,或游园采摘,或漫步村间小道,尽情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农家乐趣。 

  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是该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天源生态农业园作为全省6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之一,也是崆峒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一路走来,从“靠天吃饭”的农耕农业,到后来发展高效旱作农业,再到如今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平凉天源农牧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成功走出了一条“养精品牛、造有机肥、种放心菜、建观光园”的绿色循环农业新路子。仅2017年,崆峒区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发展家庭农场40个,注册了“泾水儿女”“加豫月嫂”等5个劳务品牌,输转劳务7.04万人,实现农务收入12亿元。 

  沿着崆峒大道行进,崆峒镇半坡农家乐今年端午小长假游客爆满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的喜悦还挂在脸上。崆峒镇党委书记温治刚告诉记者,目前,崆峒镇已发展农家乐经营户122户,从业农民820人,年接待游客45.3万人次,年营业收入3742万元,占全镇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从业农民人均收入4.5万多元。近年来,该区依托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作为全区的首位产业,先后实施了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崆峒山生态旅游度假山庄、半坡农家乐、白庙贾洼阳光采摘园等旅游观光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全区接待游客达88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2亿元,是1995年的旅游综合收入205万元的2400倍。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为了蓝天白云,崆峒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力向大气污染“开战”。2017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0天,比上年同期增加20天,空气优良率达到90.7%;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3和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14.1%和28.6%,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四项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前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05个、贫困人口4.89万人,贫困发生率14.9%。贫困,如大山围困、重石压心,必须尽锐出战、聚力歼灭。近年来,该区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围绕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以“敢死拼命”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全力以赴补短板,千方百计提弱项,倾心尽力惠民生,贫困乡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贫困群众收入实现了大幅提升。2017年底,全区实现了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饮水安全率达到100%,贫困户特色产业收入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7%,实现了村级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全覆盖,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23%,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8.8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78%,累计实现93个贫困村、4.44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村减少到12个,贫困人口减少到501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6%,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944元、9654元,是1978年301.37元和104元的82.77倍和92.83倍。在崆峒这片热土,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员教育管理抓的还不实,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的还不到位……”这是该区2017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区委常委对乡镇党委书记述职的一个点评场景。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把各级书记抓党建的责任层层压实。在该区区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的责任清单上,“实施一个党建创新项目、完成一个重点调研课题、开展一次专题辅导讲座、培树一个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包抓一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五个一”责任目标清单一目了然。近年来,该区将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全年党建工作细化量化成责任清单,建立管党责任目标考评体系,形成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讲评机制。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引领学,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学习达600余场(次)。与此同时,该区全力做活“党建+”文章,通过“党建+经济”“党建+综治”“党建+生态”“党建+文化”的模式,在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中心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党建+”加出了特色、加出了实效、加出了生命力。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解决当前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就是要借助‘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让问责成为常态”。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铎说。 

  近年来,崆峒区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手,制定出台了《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二条严禁》《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十二条规定》《严明会风会纪十二条规定》《党员干部日常生活十二条倡导》等制度,区委常委班子成员带头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仅2017年,区委常委会就先后8次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119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对90个单位开展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巡察,对20个乡镇和街道开展了内部巡察。 

  坚持向作风顽疾持续“亮剑”。该区围绕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活动和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不为”、机关“慵懒散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集中整治活动,部署开展了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扶贫资金使用、农村三资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主动亮剑“审批不快办”“部署不落实”“到岗不干事”等突出问题。据悉,2016年以来,全区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7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60人,有效发挥了教育警示和震慑作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主办:中共崆峒区委 365bet中文网址

承办:崆峒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电话:0933-8215257   邮箱:wwwgskt@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jshl0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6208020001        ICP备案:陇ICP备11000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