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准扶贫 >> 文件方案
印发《关于聚焦深度贫困村贫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发表日期:
2017-08-03
文章来源:
扶贫办

崆发〔2017〕37号


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  平凉市365bet中文网址
印发《关于聚焦深度贫困村贫困户打赢脱贫
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平凉崆峒山大景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区委各部委,区级国家机关及各部门,区人民武装部,各人民团体:
  《关于聚焦深度贫困村贫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  平凉市365bet中文网址
                                                        2017年8月1日       


关于聚焦深度贫困村贫困户打赢脱贫
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山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委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根据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聚焦深度贫困乡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平发〔2017〕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全区聚焦深度贫困村贫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集中攻坚的区域和重点
   1.以南部阴湿林缘区、北部干旱山塬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三大片区为主战场,以105个贫困村和1.32万未脱贫人口为重点,聚焦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涉农项目、政策举措、领导力量向三大片区倾斜;集中最强的帮扶力量、最有实力的帮扶单位、最优质的帮扶资源,因人因户施策,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全力实现整区脱贫摘帽。
  二、迅速提升壮大富民增收产业
  2.全力发展壮大牛产业。成立全区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基础母牛保护、肉牛繁育、规模养殖、品种改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肉牛产业稳定持续增长。到2018年底,实现有需求的农户暖棚牛舍、青贮池建设全覆盖,暖棚牛舍每户补助1万元,青贮池每户补助2000元。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每年列支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深度贫困村贫困户肉牛养殖。区上每年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以上用于牛产业发展。到2020年末,贫困户户均牛饲养量达到4头以上,出栏2头以上。
  大力发展牛产业合作组织,支持适度规模化养牛场建设,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整合现有龙头企业或民营企业,参与组建牛产业发展联盟,重点围绕饲草料生产配送、标准化养殖、购销屠宰、精深加工和流通销售等,推行公司化运作、资本化运营,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牛产业全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3.全面提升做强果产业。成立全区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适宜区全覆盖的要求,根据群众意愿,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集中种植以苹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按标准对贫困户进行补助。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每年列支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示范园区建设、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果农培训等。区上每年整合涉农资金500万元以上用于果产业发展。到2020年,适宜区贫困村果树经济林总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全区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
  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土地租赁、土地经营权入股和吸纳农户参与劳务等方式,加快果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获得更多的产业收益。
  4.持续做大蔬菜产业。成立全区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围绕泾河川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设施蔬菜和绿色无公害高原夏菜,推动蔬菜产业集约化发展。加大日光温室和钢架拱棚项目建设力度,落实设施蔬菜奖励资金,对已建成的空棚督促承租方投入生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能力。区上每年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以上用于蔬菜产业发展。到2017年底,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3万亩;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
    5.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成立全区劳务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人社、教育、农牧、林业、科技、工会、妇联等部门各类培训资源,对各部门培训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委托有资质、实力雄厚的培训机构,实施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项目,提升劳务经济发展水平。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区上每年整合涉农资金300万元以上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年培训劳动力1万人次以上,实现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培训全覆盖,确保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
  打造提升“陇原月嫂”、“陇原巧手”、“泾水儿女”等劳务品牌,促进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期短期输出向常年稳定输出转变,加强驻外劳务服务站和基地建设,采取政府搭桥、签订协议、企业订单、中介参与等办法,实现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输出工种与发达地区需求的全面对接,年输转劳动力稳定在7万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13亿元以上。
  6.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富民产业。支持发展生猪、养羊、中药材、核桃等区域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多元富民产业,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7.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学习借鉴贵州“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经验,引导贫困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以土地和农业设施、农用机械、扶贫到户资金项目等作价入股参与分红,提高贫困户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
  三、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8.加快村社道路建设。在加强现有通乡、通村硬化路管理维护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油返砂”和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对居住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村村组道路和产业区道路进行硬化,实现“村村通”向“村内通、户户通”转变。到2020年,实施农村路网改善工程300公里,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94公里,实施行政村村组道路硬化1000公里。
  9.全面保障饮水安全。紧扣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农户比例达到100%的目标,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通过管网延伸、改造配套、联网工程、入户工程等措施,集中解决水质不达标、供水不足、设施老化等问题,使贫困群众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2017年底,贫困户、贫困村饮水安全农户比例达到100%,全区饮水安全农户比例达到95%以上。
  10.全面改造农村危房。围绕2017年底实现全区消除C、D级危房的目标,把危旧房改造项目重点向深度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整合各类资金全力解决群众住房不安全问题。贫困户每户补助2万元,非贫困户每户补助1.5万元。对无能力修建改造住房的,通过社会募捐、帮扶单位捐资帮建、村民互助建房、政府兜底建设幸福大院等方式进行帮扶,确保2017年底全区所有农户安全住房覆盖率达到100%。
  11.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统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型城镇化试点等项目,依托城镇和中心村,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容量许可、水土资源平衡、符合生态和避险要求、有产业基础的区域建安置区。按照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总体要求,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1097户贫困户4193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任务。
  落实中省补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控制在25平方米以内,中央预算内人均补助8000元全部用于住房建设;人均享受3.5万元20年贴息贷款;人均配套地方政府债券9740元、专项建设基金5000元,可用于住房建设,也可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非贫困户人均省级财政补助5000元,户均享受10万元10年期低息贷款。
  12.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实施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制度,对甘肃户籍在园幼儿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补助)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每生每年再补助1000元。补助标准按照政府及其物价、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年收费低于补助标准的,按照实际收费标准免除,超过补助标准的,按照补助标准执行,超出部分幼儿园可向幼儿家庭收取。
  严格落实区、乡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未入学和辍学的学生全部入学。
  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就读公办普通高中按照政府及其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不含住宿费)免除学杂费;就读民办学校按当地同类型公办学校免学杂费标准给予补助,低于公办学校收费标准的,按照实际收费标准免除;高于公办学校收费标准的,可另行向学生收取。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2000元学费,并发放每人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
  对就读省内高职(专科)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照每学年4500元的标准免除(补助)学费和500元的标准免除(补助)书本费。对考入高等院校有需求的贫困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每年贷款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年贷款不超过12000元。
  13.不折不扣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实行重大疾病患者费用再报销制度,经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对城乡居民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超过3万元以上的部分,大病保险再次给予按比例分段递增报销。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年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普通农户提高5个百分点。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住院费用不足3000元的,由区政府按同等比例给予报销。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大病保险门诊慢特病取消年内最高5万元限制,报销金额上不封顶。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对患有省列50种重大疾病的贫困人口,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付费标准进行专项救治,合规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保险再报销、民政救助后,剩余部分由区政府全部兜底解决。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取消住院押金,出院时仅支付个人自负费用部分。全面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度。
  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配齐卫生室必备医疗设备,提高村医执业水平。加快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2020年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平均达到5名以上。继续实施贫困乡村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14.积极开展社会救助保障。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确保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对农村低保一、二、三类对象每月分别补助292元、275元、84元。落实“拆户保”“单人保”措施,对农村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无业重度残疾人,可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
  全面落实医疗救助特惠政策,对农村五保和一类低保对象全额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用,对二类低保对象按30%的标准资助,对三类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15%的标准资助;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其中特困供养对象按不低于90%的比例给予救助。对因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贫困家庭,由区政府研究落实临时救助措施。
  对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对象,落实每年分别6360元、5016元的五保补助标准。
  15.实施生态扶贫和环境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天然草原保护与建设、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补偿、防护林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进一步向深度贫困村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
  加大贫困村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逐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范围,优先支持移民搬迁迁出区、农村废旧土窑洞、宅基地的复垦和整治,复垦后的土地作为生态建设用地。
  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四、集中项目资金全力攻坚
  16.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区级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力度,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增列区级专项扶贫预算,财政部门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
  17.强化金融扶贫支持。积极申报争取甘肃省1000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贷款,有效增加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信贷供给。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对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5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区级风险补偿”的小额信用贷款。
  引导金融机构加快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创新发展“银行+企业+贫困户”“银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银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信贷模式,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本),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等抵押贷款,拓宽贫困户贷款途径。
  积极开展中药材、经济林果、畜草产业等特色产业保险,推广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扩展贫困乡村现代金融服务网点、支付系统辐射范围,增加基础性普惠金融服务。
  18.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对各类涉农政策中的项目资金和财政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以及政府间帮扶资金进行归集整合,捆绑使用,集中向三大贫困片区、深度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确保全区每年整合涉农资金达到6亿元以上。
  五、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
  19.建立健全领导包抓责任制。在省级、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的基础上,结合全区贫困实际,实行县级领导包乡抓村制度。县级领导联村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人武部机关,区法院、区检察院等县级领导各联系帮扶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县级领导包抓乡镇和联系帮扶贫困村全覆盖。区直和驻区单位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村倾斜,按帮扶单位能力强弱,分别帮扶1-2个贫困村,部分帮扶能力较弱的单位帮扶1个贫困村,实现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帮扶全覆盖。
  20.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力量。从各帮扶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105个贫困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各帮扶单位确定1名副科级以上或优秀后备干部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三支一扶”人员、大学生村官要优先向贫困乡村配备。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培训和考核考评,对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对不合格的及时问责撤换。鼓励党政领导干部离职回乡领办合作社或富民产业龙头企业。
  2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从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务工人员、复退军人中培养、选拔村“两委”班子成员,切实解决一些贫困村党组织力量偏弱、村干部带头致富能力不强等问题。健全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建立村干部业绩考核与报酬挂钩的激励机制,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力度。加强农村“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把村党组织带头人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发展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共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区级留存党费至少10%用于支持贫困乡村党员创业带富技能培训,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鼓励支持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合作社、致富项目。
  2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用足用好东西协作扶贫、定点扶贫、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结对帮扶等政策和资源,加大内引外联力度,积极引进投资者、合作者和赞助者,力争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一个新的帮扶力量。大力实施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和鼓励各类群团和社会组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扶贫志愿者、爱心人士开展多种形式的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制定吸引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业、吸纳就业、开发资源等多种方式参与扶贫的激励政策,全面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大力宣传先进经验、褒奖成绩贡献。
  六、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
  23.实施最严格的考评制度。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逐级督查制度,采取常规督查与明查暗访相结合,内部督查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督促检查贫困村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指标体系的完成情况,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建立第三方脱贫攻坚成效评估机制,开展贫困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强化对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严格按照《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考准考实贫困县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和区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绩。
  24.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完成脱贫任务的乡镇和部门给予奖励。对脱贫攻坚任务重、但扶贫成效显著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使用,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乡村干部优先重用,对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作用充分、表现优秀的部门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优先使用。
  25.健全惩戒约束机制。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履职不力、推诿扯皮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采取一次提醒谈话、二次调整岗位、三次实施问责方式进行处理。严格执行省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和问责有关规定,对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较低的,纪检监察和审计、社会监督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由区委、区政府对相关部门和相关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情节严重的逐级依纪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
  26.严格监管扶贫资金使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严格落实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各项规定,加大对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等落实情况监督执纪力度,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两查两保”,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问题,以严明的纪律保证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

 

 

 主办:崆峒区人大办 电话:0933-8213530 承办:崆峒区信息办

Copyright @ 2010 www.pingliang.gans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陇ICP备11000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