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原本分散、无序养牛的养殖户集中到村里科学规划的养殖小区,统一培训技术、统一防治疫病、统一治理环境,使肉牛养殖业成为农户增收的一个亮点。
近日,记者走进崆峒区峡门乡颉岭村肉牛养殖小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标准化的采光牛舍、规模化的青贮室,牛栏里一头头壮硕的红牛悠闲地咀嚼饲草……
马龙是颉岭村的养牛大户。7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牵着两头牛一天到晚“梳理”着那七八亩地,挣得钱勉强维持生计。
就在一年前,崆峒区按照“储牛于户、繁育并举、创牌增效、绿色发展”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培育富民增收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审时度势提出了户有1座暖棚牛舍、户均1头基础母牛、人均饲养1头肉牛、户均1亩优质饲草、牛均1吨青贮饲料、户均1万元养牛收入“六个一”工程,对贫困户实行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把牛养起来,养多,养好。
马龙所在的峡门乡颉岭村,不断探索标准化养殖新路子,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在村“两委”的引导下,马龙与全村25户养殖大户和50户贫困户一起加入了这支养殖大军。“以前家里3头牛,现在12头,年收入2万多,日子越过越好了。”马龙说。
“颉岭村肉牛养殖小区由常湾社、双沟社、田庄社、转台窑社的4个肉牛养殖小区组成,是集肉牛繁育、短期育肥为一体的标准化规模肉牛养殖场。目前已投入运营,预计年可出栏肉牛1500头以上,实现利润160万元。”颉岭村党支部书记马文成告诉记者,基地还会进一步提升肉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带动当地养殖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这几天,白庙乡贾洼村村民兰怀德正忙着扩建牛棚,50多岁的他干起活来劲头十足。他兴冲冲地告诉记者,家里有13头牛,两个牛棚,去年饲养基础母牛1头,繁殖牛犊4头,靠卖牛挣了3万多元。现在,牛棚扩建了,他计划着再养几头基础母牛,增加收入。
依靠精准扶贫贷款,村民段世杰也新建了一座牛棚。他说:“大伙都开始养牛了,收入也不错。去年我建了一座牛棚,买了5头牛饲养,也尝到了甜头。”
在贾洼村,兰怀德、段世杰的养殖规模和收入属于中等,村里同他们一样靠扶贫政策的养牛人还有很多。
数据显示,2017年底,崆峒区共培育建成万头养牛乡12个、千头养牛村75个、百头养牛社350个、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3905户,全区肉牛饲养量达41万头,出栏达24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7.2亿元,人均牧业纯收入达1700元,占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上。
崆峒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依靠便利的区位优势、丰富的饲草资源优势和群众善经营、会管理、懂养牛的传统优势,区委、区政府把牛产业确立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首位产业”,努力构建“牛办统领、平台融资、联盟服务、场户并进、龙头带动、市场引导”的牛产业发展新体系。制定出台了“六补一投”牛产业扶持政策,将最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最优厚的产业发展资金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各乡镇按照“党组织+三公司一平台+牛产业联盟+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模式,把畜牧科技服务作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狠抓了动物疫病防控、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畜牧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确保全区肉牛养殖贫困户都能成为行家里手。截至2017年底,全区2633户贫困户依靠肉牛养殖脱贫致富,占到脱贫总户数1.1万户的24%。
主办:中共崆峒区委 365bet中文网址
承办:崆峒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电话:0933-8215257 邮箱:wwwgskt@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jshl0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6208020001 ICP备案:陇ICP备11000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