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媒体关注
【甘肃日报】崆峒山下西河村人的春天

发布日期:2018-06-29 信息来源:严森林

  由平凉德韵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创演的大型现代眉户剧《崆峒山下》,近日在平凉亮相。此剧讲述的是崆峒山下西河村人面对艰难困境勇开新路的故事:杨大成回乡驻村扶贫,看到田园日渐荒芜,乡亲们外出打工,老人娃娃留守家中,一些人因疾病困扰而家境贫困,便发誓:“咱村一天不脱贫,我一天不离开崆峒山。”为创办生态养殖场,他花光了家底,还用自家房子做抵押贷款。矛盾和困难再多,也要守护和建设好西河村这个家园,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真诚情怀。最终他的无私奉献、担当精神感动了众乡亲,大家上下一心、团结拼搏,迎来了河西村的春天,取得了扶贫攻坚的胜利。 

  《崆峒山下》主创人员在讲述西河村村民与贫困不断抗争的同时,努力在全剧六场戏的演绎中诠释作为戏剧本身的艺术价值取向,着力彰显以杨大成为代表的西河村人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对人生价值的提升、对人物内在性格的升华乃至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呵护与尊重。全剧贯穿始终的核心矛盾冲突设置在作为村支书的杨大成与其弟采石场老板杨山根两个人之间。一个既要引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又要保护好村里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一个开采矿石行动果敢,在村里率先富了起来。而杨大成下令关闭采石场,撕毁500万元合同书,搅乱山根小家庭里的庆贺宴,这是多么艰难的决定。穷惯了、穷怕了的人怎能不会暴露出人性中负面的一种本能?酒瓶子甩向杨书记出口恶气,兄弟情义、亲情关系的撕裂无法回避。这种矛盾冲突是硬对硬的抗争,是男子汉之间智慧与情分的较量,是理性、观念与被约束、被扭转的碰撞。但最终杨大成与杨山根兄弟俩久久拥抱在一起,这又怎能不令观众情动于心、泪浸于眼?这是两个血性男儿的相拥,蕴含着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胸怀、气度、坚韧、真诚,这是崆峒人硬起脊梁骨的内在成因,构成这组矛盾冲突的起承转合,而两位演员的表演张弛有度,唱做自然,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比较准确,完全承担起了塑造主人公鲜明形象的重任。 

  崆峒山下“泾河转弯的地方最美丽”,这里的“女人模样儿俊”,这里的“男人脊梁骨硬”……在有限的时空篇幅中为西河村众生相“塑形”,并抓准多色彩多蕴意的抒情节点,予以诗意引导,是这台剧作的又一个艺术特点。巧英因大成花尽家底而几度沮丧不已,但丈夫因困厄卧床不起时,她双手端上饭菜言道:“我就不信我的男人把养牛场办不起来。”困惑、担忧、爱惜与帮衬,还把带着几分激将的意味和盘呈上,生动体现了西河村女人的委婉之美,演员表演得也很朴实、细腻。惠珍因男人山根干得风生水起而神采飞扬,但在山根大受挫败时悄然跑进省城为山根排忧解难,表现出她的另一种聪慧与灵气。“十三两”是最讲现实的村民,他背上铺盖卷闯入大成家打滚耍赖要回了自己的1万元投资,但在大成又一次重振旗鼓创业见效时,又颇觉难堪,再度申请加入,他人格再生,也挺直了自己的脊梁,演员的表演分寸得当,颇为真实,也恰到好处地渲染了氛围。而着一身红嫁衣的青年女子小梅,跑来向大成叔告别,既表现出村民生存状态的无奈,又催化杨大成内心冲突的焦灼感,村里的人用秧歌舞送走了不得不离村的小梅,这场景好看耐看,有深意,也有戏曲的魅力。柳树爷在野外诘问杨大成,数点村史、上一辈人的生来死去“都是为了过好日子,也是为了争一口气”,这样的写意场景,有人物,有景致,也有厚度,既是对杨大成的责问与鼓励,又是村民集体意识的统摄与超越。这些画面都是抒发劳动人民质朴情愫的,当然也是对自己生存状态的袒露和对生命的深情礼赞。 

  《崆峒山下》运用眉户音乐为作品插上飞翔的翅膀。眉户旋律向来悦耳动听,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尽管这台戏的唱段还缺少一些眉户剧种原汁原味的音乐魅力,但他们的地方剧种意识强烈,力图以紧贴生活地气的眉户音乐表现扶贫攻艰题材的“正剧”内容,让剧中的人物之美有声有色地走进观众心田,从而引起共鸣。眉户旋律又正是演员的演唱长项,加上戏曲舞蹈的编排插入,从而形成这出戏重在表演、歌舞并举的舞台风格样式。将观众喜闻乐见的诸多艺术创作元素有机地综合起来,作为地方戏创作的中心,最大限度地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主题,这是值得点赞的。相信这台戏在群场戏表演以及舞美、灯光、服饰、舞蹈衔接的戏曲写意性上经过再度打磨,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为全省现代戏创作的进一步升华提供新的经验支撑。 

主办:中共崆峒区委 365bet中文网址

承办:崆峒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电话:0933-8215257   邮箱:wwwgskt@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jshl0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6208020001        ICP备案:陇ICP备11000445号